COD 空白样不可以重复使用,其核心原因在于空白样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了 COD 测定结果的可靠性,重复使用会引入严重误差,导致数据失真。以下从空白样的作用、重复使用的风险及规范操作要求三方面具体说明:
COD(化学需氧量)测定中,空白样通常指 “不含待测水样,但其他处理步骤(如加入硫酸、重铬酸钾、硫酸银催化剂等试剂,经历加热回流、冷却、滴定等全过程)与待测样一致的试剂体系"。其核心功能是扣除实验背景干扰:
空白样的 “一次性" 是实验规范性的基本要求,重复使用会引发多重误差:
试剂与环境的污染
空白样在第一次测定后,容器敞口、滴定操作等过程会接触空气(引入灰尘、二氧化碳)、滴定液残留或玻璃器皿刮擦物,导致体系中混入额外还原性物质,使空白值偏高。若重复使用该空白值,会造成待测水样 COD 值被低估。
试剂性质的改变
空白样中的试剂(如重铬酸钾)在光照、温度变化或长时间放置后,可能发生分解、氧化还原反应;硫酸银催化剂也可能因吸水或与空气中成分反应而失效,导致空白体系的化学性质改变,其测定值已无法代表新配制试剂的本底水平。
实验条件的波动性
不同批次的实验用水、试剂纯度、加热时间、滴定管精度甚至环境温度都可能存在差异,这些差异会反映在空白值中。例如,新批次蒸馏水的微量有机物含量与上次不同,若沿用旧空白值,会忽略该批次的背景干扰,导致系统误差。
根据 HJ 828-2017《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》等国家标准,COD 测定必须遵循 “每批样品(或每次实验)同步配制并测定空白样" 的原则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