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2025-07-29
浏览次数:68
COD(化学需氧量)检测中,消解管是核心耗材之一。其能否重复使用及如何科学清洗,直接关系到检测成本与数据准确性。
消解管通常由耐高温、抗腐蚀的玻璃或石英材质制成,设计上支持重复使用。重复使用可显著降低检测成本,但需严格把控两点:
管体完好性:若消解管出现裂纹、严重划痕或老化(如盖帽变形),需立即更换,否则可能导致加热时破裂或影响比色精度。
无残留污染:每次使用后必须清洗,避免前次样品残留干扰后续检测结果。
废液处理
检测完成后,将消解管内废液倒入专用废液桶,避免直接倾倒至下水道造成环境污染。
初步冲洗
用自来水反复冲洗管内壁,去除大部分固体残留。若内壁附着顽固物质,可短暂浸泡后轻振冲洗,但需避免使用硬质刷子刮擦,防止划痕。
化学清洗
针对有机物或重金属残留,用2%稀硝酸或无磷洗涤剂浸泡1-2小时,分解污染物。浸泡后用去离子水冲洗至中性,避免酸性残留影响后续检测。
干燥与保存
清洗后的消解管可倒置自然晾干,或置于60℃烘箱中烘干。干燥后需密封保存,防止灰尘或杂质落入。
专人专用:不同项目或高污染样品建议使用独立消解管,避免混合使用。
定期校准:重复使用的消解管需定期与新管对比检测,确保数据一致性。
操作规范:加热后的消解管需冷却至室温后再清洗,防止骤冷破裂。
通过规范清洗与使用管理,消解管可安全重复使用50次以上,既降低成本,又保障检测可靠性。